沪13层楼倒塌或因地桩水泥标号低断裂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6日 点击:[5]人次
沪13层楼倒塌或因地桩水泥标号低断裂
致1名工人死亡;业主质疑房屋质量并要求退房赔款
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在建楼盘工地发生楼体倒塌事故,造成1名工人死亡,无人受伤。
事故发生在淀浦河南岸的“莲花河畔景苑”,倒塌的是一栋13层在建住宅楼,工人们近日正在倒塌住宅楼附近进行地下车库施工。事发时,5名工人幸运逃出,但一名28岁的安徽籍民工事发时正在楼里取工具,他在送医之后不幸伤重身亡。由于此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未造成居民伤亡事故。
据围观的居民表示,该楼盘开发商的一位男性负责人,昨晨已被警方带走,“穿着黑色的西装,脸色难看得吓人,被安排上了一辆轿车。”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批示要求迅速彻底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的相关信息。
上海市相关部门已组成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目前,有关部门正加强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检测,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目击
13层高楼瞬间倒塌,以为是地震
在事发现场,人群中一位中年妇女明显惊魂未定、紧张不安,她亲眼看着这栋13层高楼眨眼间坍塌成一片。“我就住在旁边的小区罗阳五村,与这栋倒的楼就隔了一道墙。”中年妇女指着自己的家说,“早晨锻炼时,我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扭头一看立即被吓坏了,只见13层的高楼一下子就没了,速度特别快,我被吓傻了。”她现在特别担心自己家所在的楼房是否会受到影响,“毕竟与倒塌的楼房离得太近了”。
“早晨倒塌时,我还以为是火车开过,现场漫天尘土,真是太惨了。”对岸目击者如此回忆清晨发生的一幕。家住莲花南路上另一小区的居民则说:“突然听到一阵巨响,还伴随有摇晃,我还以为是地震了。”
现场
地桩钢筋最粗的只有拇指般粗
事发后赶赴现场,出于安全考虑,事发地已拉起警戒线,禁止民众入内。记者看到,周边数栋在建楼房未受损,倒塌的住宅楼横“躺”于地,如同被“连根拔起”,其底部折断的水泥柱如今暴露无遗。
注意到,在倒塌大楼的底部,地基桩体散落一地。这些桩体基本为圆柱型的,有些是实心的,有些则为空心。在有些“圆柱体”的横截面上还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细孔,显得有些稀疏。作为地基柱体最为关键的力量支撑,一些暴露在外的地桩钢筋最粗的也仅如拇指般粗。
看到现场照片后,网友“hpx”发帖称,倒塌大楼底部断裂的管桩中没有一根钢筋可见,他怀疑大楼的倒塌原因是“因为软绵的地桩”。
善后
附近135户居民疏散转移
倒塌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出于安全考虑,事故现场附近小区135户居民将被安置到附近小学进行安置。对于周边的居民小区楼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也在进行安全方面的检测,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昨日下午在现场看到,旁边的居民楼也正在进行人员撤离,许多居民聚集在现场外观望。有关部门已在附近的村委会设置了一个临时安置点,大批业主聚集在安置点登记。工作人员许诺,在整理居民意见后,将统一上报反映。
调查
倒塌楼房距防汛墙仅二三十米
因其施工堆土,防汛墙前一天已发现83米断裂带
据上海媒体报道,倒塌的楼盘附近近期已出现异常情况。在倒塌事故发生前一天,即6月26日,莲花南路、罗秀路路口的淀浦河河道南侧长约83米的防汛墙严重损毁,整个防汛墙向外推出约4米,河床被抬起约5米宽,路面出现裂缝。
附近防汛墙正在修复
水务部门对此表示,这与莲花河畔景苑工地的堆积泥土过多有关。但施工方当时辩称,其堆放的泥土没有超过防汛墙6米的范围。问题出现以后,水务部门责成莲花河畔景苑施工方尽快恢复防汛墙,但防汛墙的完全恢复,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昨晨,河畔在建的这栋13层高楼就突然整体倒塌。
采访了解到,该小区的住宅楼中,倒塌楼房距离防汛墙最近,据目测仅有二三十米。柳伯伯是附近小区的居民,他一边摇着头一边发出感慨: “我昨晚(26日晚)就听说这幢楼向西南方向倾斜,没想到一个晚上,它就塌了。”
问题可能出在桩基上
一位上海大型房地产企业高管分析,根据周边环境情况,这种“连根倒塌”的事故问题可能出在桩基或者围护工程方面。一般来说,上海对建筑要求很高,出现这样的问题很离奇。即使倒塌楼房所在区域存在土质松软情况,也会在设计时纳入考虑并加以解决,不可能几场大雨之后房子就倒了。
关注
业主要求“退房”并赔款
楼盘卖出489套,均价超1.4万每平方米
据了解,倒塌楼房所在莲花河畔景苑楼房房源,已售出489套,房价最高已经涨至每平米1万8千元左右。但倒塌事故发生后,很多业主表示要求“退房”并“赔款”。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暂停了该楼盘的销售。
房价最高涨至每平米1万8
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主办的官方网站信息显示,莲花河畔景苑的开发商为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梅都),公司注册资本金800万元。
上海市房管局网站显示,该楼盘开发商持有三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其资质等级有效期至2009年12月31日。信息显示,梅都的企业性质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购房者告诉记者:“这个楼盘是梅陇镇政府下面的开发商共同做的项目。”
楼盘总面积为65666平方米,共有629套房源。截至昨日,该楼盘共计售出489套,仅今年5月就销售出186套。楼盘的累积合同均价为14297元/平方米。一位业主告诉记者,今年年初购买时每平方米均价还在人民币1万3千至1万4千元,如今已涨到了每平米1万8千元左右。开发商还要求购房者在一周之内交清首付,一个月之内则全额支付房款,而现房交货则要到明年5月31日。
业主质疑房屋质量
事故现场警戒线外,不少购买此处房产的业主纷纷赶来,神情显得相当激愤。不少业主都是早上赶到现场的,他们绝大多数前晚在新闻中看到附近防汛墙出现裂痕,加上晚间下了大暴雨,担心自己买的新楼盘渗水,过来想一探究竟,不料,却最终只看到一片废墟。
相当多的业主激动地要求“退房”并“赔款”。“本来还指望着早点搬进去,现在房子也没有了,这样的结果让人接受不了。”一位业主几近哽咽地向记者表示。现场对该楼盘质量的质疑更是层出不穷,“这样的房子谁还敢住?”、“我家地基不知道牢不牢靠?”不仅购买了该处房产的业主们发出了“退房”、“赔款”的呼声,很多邻近小区的业主们也表示出对自己所居住房屋质量的担忧。
上海市长韩正批示:立即彻查倒塌楼房事故原因
今晨,上海市闵行区在建13层楼房整体倒塌事故发生后,市委副市记、市长韩正当即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要求,立即组建由市建设交通委、市安监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迅速彻底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的相关信息。
谁是上海倒塌楼房背后的“推手”
6月27日6时左右,上海莲花南路莲花河畔小区一幢在建13层楼房突然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目前,有关部门正加强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检测,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之中。
广西出了个"楼坚强",上海出了个"楼脆弱"。同样是建筑物,差别何以这么大?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否则,还会有更多的"楼脆弱"让我们提心吊胆。"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些人看到广西那座经3次爆破拆除仍"屹立"不倒的"楼坚强"之后,对现代建筑发出的感慨。无疑,在建筑事故多发的今天,这种感慨隐含着某种焦虑。
尽管上海这幢楼房倒塌是不幸之事,造成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但仔细回味就会发现还有值得庆幸之处:如果倒塌的时间不是发生在早上6时,而是发生在工人集体上班时间,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显然更惨重;如果这幢楼房里住满了业主,而业主在倒塌时无法快速撤离,我想问题就要比现在的情况严重许多倍。
有报道称,26日晚附近居民就发现倒塌楼房向西南方向倾斜,但各方显然没有足够重视。这究竟是附近居民太冷漠没有向政府部门反映,还是有关部门管理失灵?我想,对一起重大事故,不仅仅要对制度、监管方面进行反思,还应该进行人性的反思。
说到人性,部分网民对这一事件的反应让人难以容忍,不仅不理性反思,反而嘻嘻哈哈进行调侃,甚至有网民称"28岁的民工享用十三陵"。这种娱乐式调侃等于是给另外一些人伤口撒盐。显然,我们在追问与反思一幢楼房倒塌的同时,也应该审视审视我们自己的人性,看客心态、幸灾乐祸是要不得的。
尽管这一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之中,但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大概是哪些"推手""推"倒了这幢楼房。在我看来,目前新闻中流露的信息至少表明,这幢楼房所处位置的合理性值得质疑。据相关报道,倒塌楼房距离防汛墙最近,据记者目测仅有二三十米。这幢楼房符合不符合规划标准?上海有关部门应该向公众交代清楚。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忽视建筑质量。广西"楼坚强"之所以三次拆不倒,主因是质量过硬。反观上海这幢楼房倒塌极其容易,到底是因为地基施工不过关,还是其他质量问题?总之,建筑质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回顾近年来倒塌的楼房,除了地震等外力作用,质量问题都是罪魁祸首。
按理说,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楼房应该更坚强更长寿。但是,观察中国楼市就会发现,不少建筑的质量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因建筑质量引发的纠纷已经成为楼市主要矛盾,房地产业内人士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房价越来越高了,质量却越来越次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对楼市房屋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