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狗笼子养狗蚊子多海边养殖区有小咬出游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8日 点击:[5]人次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3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曲彩云 摄影报道)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家住芝罘区的市民孙女士的小腿和胳膊上依然残留着被蚊虫叮咬的疤痕,而且时不时要回痒上一阵。这个厉害的蚊虫实际上不是蚊子,而是“小咬”。7月30日,市民孙女士致电烟台民意通6601234,希望通过媒体提醒其他市民做好防护,以免中招。
孙女士告诉记者,6月18日,她和朋友到长岛游玩,曾经到朋友的养殖区呆过一段时间。“去养殖区的时候是傍晚,感觉不时有小虫子落在手上、胳膊上和裸露在外面的小腿上,偶尔有被蚊子咬一口的刺痛感,挥手去赶,小虫子很难赶,几乎不动,必须拿手拍掉才行。”孙女士介绍,当时除了偶尔稍纵即逝的刺痛感,她并没有太多感受,所以爱养殖区朋友说被咬了很难好时,她并没有太多担心。“朋友说痒了就挠,破了再好,好了再痒再挠,得一直持续很长时间才能好,我没当回事。”第二天,孙女士即从长岛返回芝罘区。“当天下午我就开始感觉到可怕了,腿上、胳膊上开始出现很大的红疙瘩,而且顺着腿和胳膊向上不断地蔓延,痒得挠心挠肺的,晚上疼痒得更厉害,几乎一夜未睡。”第二天孙女士到医院就诊,发现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用硫磺皂不停地清洗,然后涂抹红霉素药膏。
根据孙女士的描述,记者咨询了医生了解到,这种厉害的虫子民间俗称“小咬”,叮咬后疼痒的感觉虽然起得较晚,但比蚊子叮咬厉害很多,而且持久不消。在长岛从事养殖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小咬”多伴随养殖扇贝的笼子而来,一般出现在扇贝的收获期,扇贝收获结束,“小咬”也会随之消失。
记者提醒夏天到海边游玩的市民尽量不要去养殖区,如果非去不可,一定要穿略厚的长衣长裤,将肌肤包裹好,不给“小咬”可趁之机,一旦不幸中招,可以用硫磺皂清洗后涂抹红霉素药膏,并切忌抓挠。
责任编辑:王蕾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